从零到上线:一个码农的网站开发心路历程
说实话,第一次接触网站开发时,我连HTML和CSS都分不清。记得当时盯着屏幕上的`
那些年踩过的坑
刚开始学前端的时候,我特别迷恋各种炫酷的动画效果。有次为了做个会转圈的按钮,硬是写了200多行CSS。结果你猜怎么着?在Chrome上转得挺欢,到了Safari直接躺平装死。后来老司机点拨我:"别总想着炫技,先把`flex布局`和`Grid`吃透比啥都强。"这话真不假,现在我做响应式布局,半小时能搞定过去两天的活儿。
后端开发就更戏剧了。第一次用数据库时,我兴冲冲地写了条`DELETE`语句,忘记加`WHERE`条件...(此处应有捂脸表情)好在当时用的是测试数据。现在每次写SQL都会条件反射地先备份,这大概就是成长的代价吧。
工具链的进化
五年前做项目,还得手动刷新浏览器看效果。现在有了热更新工具,代码保存的瞬间就能看到变化。有次我带新人,他盯着自动刷新的页面直呼神奇,那表情就像我第一次见到jQuery时的模样。
不过工具太多也容易挑花眼。去年为了选个前端框架,我把三大主流框架都试了个遍。Vue像贴心小秘书,React像乐高积木,Angular嘛...嗯,像本需要啃三个月的说明书。最后选了最轻量的那个,毕竟小项目没必要上重武器。
令人头秃的兼容性问题
做移动端适配时,设计师给的稿子永远写着"居中显示"。可到了真机上,Android和iOS的渲染差异能让你怀疑人生。有次为了调个输入框的位置,我用了`-webkit`前缀还不够,最后居然要写浏览器嗅探代码——这都2023年了还得用这种上古技艺!
说到这个,不得不提Safari这个"特立独行"的家伙。它对待CSS新特性的态度,活像挑食的小朋友。有次用`gap`属性布局,所有浏览器都好好的,就Safari非要给你拆得七零八落。最后只好老老实实用`margin`,说多了都是泪。
性能优化的玄学
网站加载速度这事儿特别有意思。你以为用了CDN、压缩了图片就万事大吉?Too young!有次排查发现,某个字体文件比首页还大,而整个网站就用它显示了一个商标。现在我的原则是:能用系统字体的绝不自定义,中文字体尤其要慎用。
缓存策略也是个深坑。记得有次更新后,用户死活看不到新版本。查了半天才发现Service Worker缓存设了365天...现在每次部署都条件反射地按Ctrl+F5,这职业病算是落下了。
从开发到上线的惊险跳跃
第一次部署生产环境时,我紧张得手抖。点下部署按钮那刻,感觉像在拆炸弹。结果真炸了——Nginx配置写错导致502错误。凌晨两点抱着咖啡杯查日志的经历,现在想来都是宝贵的经验。
后来学乖了,上线前必做三件事:备份数据库、准备回滚方案、给服务器烧柱香(开玩笑的)。不过说真的,灰度发布和监控报警这些手段,真是程序员的救命稻草。
写给新手的建议
如果你刚入门,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框架唬住。先把HTML/CSS/JavaScript这三件套玩明白,就像厨师得先会切菜再学雕花。我见过太多人一上来就折腾Webpack配置,最后连``标签都写不利索。
遇到问题也别急着Google。先自己琢磨半小时,这种"挣扎"过程特别涨功夫。当然,要是卡超过半天...该问就问吧,毕竟头发要紧(笑)。
尾声
这些年做网站,最深的体会是:技术永远在变,但核心逻辑始终相通。就像现在回头看jQuery时代写的代码会觉得幼稚,或许五年后看今天的React也会笑出声。重要的是保持学习,毕竟这行最刺激的就是——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又会冒出什么新玩意儿。
对了,如果你也在学网站开发,记住这句话:每个404页面背后,都藏着个即将突破的程序员。共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