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零到上线:一个码农的网站搭建心路历程
说实话,第一次接触网站开发时,我连HTML和CSS都分不清。记得当时盯着浏览器右键"查看网页源代码",满屏的尖括号看得我头皮发麻——这玩意儿真能变成漂亮的网页?
那些年踩过的坑
刚开始学前端那会儿,我固执地认为JavaScript就是个"装饰品"。直到有天做电商页面,客户要求点击商品图片能放大预览。我吭哧吭哧写了200行CSS动画,效果却像卡带的录像机。隔壁工位的老张实在看不下去:"兄弟,用jQuery就三行代码的事..."
响应式布局更是噩梦。有次给餐厅做官网,在电脑上调试得美轮美奂,结果老板用手机打开当场炸毛——导航栏堆成俄罗斯方块,招牌菜图片直接冲出屏幕。那天我抱着保温杯在阳台蹲到凌晨三点,终于搞明白媒体查询的断点设置。
技术选型的纠结时刻
选框架就像谈恋爱,vue和react这对"顶流"让我纠结了整整两周。vue的模板语法确实友好,像搭积木一样顺手;但react的组件化思想又让人上头,特别是用hooks时那种行云流水的感觉。最后接了个需要频繁交互的管理后台项目,闭眼选了react——结果在生命周期函数里栽了跟头,差点没被useEffect的依赖数组逼疯。
后端的选择更刺激。有次客户非要最新潮的技术栈,我壮着胆子用了某新兴框架。上线前夜发现文档里写着"不建议用于生产环境",急得我连夜重构成老旧的PHP。现在想想,新技术就像未驯服的野马,帅是帅,但容易摔断门牙。
令人崩溃的协作日常
设计师给的PSD文件永远有惊喜。"这个渐变色能不能再微妙些?"——翻译过来就是要调20次色值;"感觉少了点呼吸感"——意味着所有间距都得重调。最绝的是有次收到标注图,所有尺寸都是奇数,前端同事看到直接表演了段即兴饶舌。
和后台联调的日子堪称渡劫。明明说好返回json数据,接口却突然吐出xml格式的"惊喜";测试环境跑得飞起的代码,上了预发布环境就开始404连连看。有回为了个跨域问题,我和后端小哥隔着工位用矿泉水瓶传了十几回小纸条。
上线的生死时速
第一次项目上线的情景终身难忘。原本说好零点流量低谷时部署,结果甲方临时改口要在晚高峰搞。握着鼠标的手心全是汗,每点一次按钮都像在拆炸弹。果然刚更新完就接到运营尖叫:"首页加载不出图片!"后来发现是CDN缓存没刷新,这教训值两万块钱。
现在学乖了,上线前必做三件事:备份数据库、准备回滚方案、给运维同事买奶茶。有次重大更新前,我甚至偷偷在寺庙公众号捐了功德——别说,真管用,那次异常顺利地扛住了双十一流量。
写给新手的血泪建议
别被花花框架迷了眼,先把HTML+CSS+JS这三件套玩明白。见过太多人一上来就折腾webpack配置,结果连相对路径和绝对路径都分不清。就像学做菜,刀工都没练好就惦记分子料理,最后肯定要切到手。
多逛逛技术论坛没错,但别迷信"最佳实践"。去年某个被吹爆的构建工具,今年就被扒出有内存泄漏。我的经验是:成熟项目用稳定方案,实验性项目再尝鲜。毕竟客户不会为你的技术情怀买单。
最最重要的是,永远给自己留个"逃生舱"。有回服务器被挖矿程序攻占,幸亏我养成了每日备份的习惯。恢复数据时甲方爸爸拍着我肩膀说:"小伙子,你这备份比我家防盗门都靠谱。"
现在回头看这些经历,每个bug都是成长的勋章。上周指导新人时,看他为flex布局抓耳挠腮的样子,突然想起五年前的自己。这行就是这样,今天折磨你的问题,明天就会变成酒桌上的段子。
(写完检查时发现有个div忘了闭合标签,啧,职业病...)